上一步

圣索菲亚大教堂如何成为博物馆


1935 年春,开始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博物馆积极推广。这一事件是土耳其在穆斯塔法-凯末尔-阿塔图尔克的改革下形成新的世俗身份的重要一步。


历史回顾


圣索菲亚大教堂于 537 年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。该项目的建筑师是特拉卢斯的安菲米乌斯和米利都的伊西多尔。这座宏伟的建筑 900 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大教堂,也是东罗马帝国权力的象征。


1453 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,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。清真寺增加了尖塔、米哈拉布(mihrab)和栅栏(minbar),基督教马赛克部分被石膏覆盖。因此,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作为清真寺存在,直到 1931 年才对公众关闭并开始修复工作。


作为阿塔图尔克世俗改革的一部分,1934 年颁布了一项法令,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博物馆,并于 1935 年 2 月作为文物正式对外开放。1935 年 2 月,大教堂作为文物正式对外开放。同年春天,大教堂开始了清理拜占庭马赛克、修复壁画和举办面向公众的展览的大量工作。


普及活动和国际认可


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博物馆是新世俗土耳其的有力象征。国际社会将这一举措视为尊重土耳其多元文化遗产的典范。1935 年 4 月,土耳其和外国媒体积极宣传修复马赛克的工作,世界各地的游客开始参观博物馆。


当时修复的最有名的马赛克壁画包括:圣母与宝座上的孩子的形象、基督泛神的形象以及君士坦丁九世莫诺马克皇帝和佐伊皇帝的场景。这些艺术品在石膏层下隐藏了近五个世纪。

作为文化和宗教桥梁的圣索菲亚大教堂


圣索菲亚大教堂已成为东方与西方、伊斯兰教与基督教、古代与现代交汇的空间。它的建筑和历史受到信徒和世俗学者的推崇。这座建筑的象征意义已成为国家认同的一部分和国际对话的对象。


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,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不仅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本身,还包括其位于伊斯坦布尔历史中心的周边环境。这座建筑是建筑与文化传统独特结合的典范。


当代发展和新的里程碑


2020 年 7 月 10 日,土耳其国务委员会废除了 1934 年的决定,雷杰普-塔伊普-埃尔多安总统签署了一项法令,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恢复为清真寺。2020 年 7 月 24 日,该建筑 86 年来首次举行周五祈祷。这一决定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强烈反响,有支持的,也有批评的,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需要保护文化普及的声明。


如今,圣索菲亚大教堂已向所有人开放:它再次作为清真寺使用,但仍对游客开放。参观免费,但必须遵守宗教礼仪。


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奇迹。它是一个时代变迁的活的纪念碑,是土耳其民族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象征,是国家的文化代码。它的墙壁承载着拜占庭、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共和国的记忆。1935 年春天是纪念碑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,它使全人类都能进入纪念碑。

分享
WhatsAppLogoTelegrammLogo

我们的社交媒体有更多福利!

instagramBigfacebookBigyoutubeBigtelegramBig